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,由太阳及受其引力约束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构成的体系。

太阳系由太阳、八大行星、5 个矮行星、卫星、小行星、彗星、流星体、行星际物质等构成。

一、太阳系成员

(一)行星(Planet)

  1. 行星分类

    • 地球为界分:地内行星 / 地外行星
    • 小行星为界分:(带)内行星 /(带)外行星
    • 按物理化学性质:类地行星 / 类木行星

行星分类

  1. 行星简介

仅列出部分行星部分特征

  • 金星(太白):逆向自转
  • 土星(镇星):土星环
  • 天王星:赤道与轨道夹角 98°;逆向自转
  • 海王星:笔尖上的行星

地球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

graph LR
A[存在生命的条件]-->B[地球位于太阳系]
A-->C["日地距离适中,公转、自转的周期适当"]
A-->D[体积质量适中]
A-->E[地球上有液态水]
B-->F["光照稳定;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"]
C-->G[具有适宜的温度]
D-->H[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]

(二)矮行星

矮行星:围绕太阳运转,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,呈圆球状,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。

冥王星、谷神星、阋神星、鸟神星、妊神星。

(三)小行星

小行星:沿椭圆轨道绕日公转但体积和质量都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。

已发现约 127 万颗,估计有数百万,直径从鹅卵石大小到 1000 km

大多数小行星集中在火星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。

(四)彗星

彗星:沿着非常扁的椭圆轨道绕日运动的一种特殊天体。

  1. 彗星的形态结构

彗星结构

太阳风和光压导致彗尾背向太阳方向。

  1. 彗星的运动轨道
graph LR
A[双曲线]-->B[非周期彗星]
C[抛物线]-->B
D[椭圆]-->E[周期彗星]
E-->F[长周期彗星]
E-->G["短周期彗星(<200 年)"]

(五)流星

偶发流星、火流星、流星雨。

流星体和流星:行星际空间的尘埃、彗星碎片、冰块、颗粒等沿着非常扁的椭圆轨道绕日运动即为流星体。
流星体与地球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,形成一条光迹,称为流星。
流星落到地面,形成陨星(陨石)。

  • 石陨星(硅酸盐)
  • 铁陨星(铁镍金属)
  • 石铁陨星(介于以上两者之间)

(六)卫星

卫星是沿闭合轨道绕行星周期性运转的天体。

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。
木卫一有 400 座活火山。
木卫二的冰质地壳下很可能存在液态水。
土卫六拥有明显的大气层。

  • 规则卫星:一般把轨道具有共面性、同向性和近圆性的卫星叫做规则卫星,反之称为不规则卫星。
  • 逆行卫星:卫星绕行星运动的方向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,称逆行卫星。
  • 同步自转:卫星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,方向一致。

二、地球唯一的卫星——月球

(一)月球的物理特征

  1. 月地距离

三角视差法:一种利用不同视点对同一物体的视差来测定距离的方法。对同一个物体,分别在两个点上进行观测,两条视线与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,根据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大小,就可以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高,也就是物体距观察者的距离。

周日视差周年视差

周日视差 p:地球半径为基线。
周年视差 π:地球轨道半径为基线。

计算:月球的地平视差为 57′:

地平视差

$\sin57'=\frac rd$,推出:

$$\begin{align*}d&=\frac r{\sin57'}\\&=60r\end{align*}$$

由此,月地距离:384400 km(约 $\frac1{390}$ 个 AU)。
PS:近地点 363300 km,远地点 405500 km,以上为月地平均距离

  1. 月球的大小
  • 线半径 1738 km
  • 角半径 15′33″
  1. 月球的质量

质心公式:$\frac{m_月}{m_地}=\frac{r_地}{r_月}$

  • $m_地=5.98\times10^{24} kg$
  • $r_月=379729 km$
  • $r_地=4671 km$

$$\begin{align*}m_月&=\frac{m_地}{81.3}\\&=7.36\times10^{22} kg\end{align*}$$

密度:$3.34g/cm^3$,是地球的 60.5%。

(二)月球环境

1. 月球表面

(1)月海

是月面上的暗区,它是广阔的平原。月海有 22 个,大部分在月球正面。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。

月球两面

(2)月陆

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均称为“月陆”或“高地”。月陆一般高出月海 2~3 公里,比月海的反照率高。

(3)山脉

(4)月坑及环形山

(5)月面辐射纹

(6)月谷和月溪

月面上较宽的峡谷称为“月谷”,细长的小月谷称为“月溪”。

2. 月球大气

  • 月球大气稀薄,主要源于流星体撞击及太阳风
  • 无散射,热量交换效率低
  • 昼夜温差:-153~107℃;直射对比极地:123~-233℃

(三)月球内部结构

  • 月壳:60 km(正面 50 km,背面 74 km)
  • 月幔:60 - 1000 km
  • 月核:1000 km 以下

(四)月球的运动

1. 月球自转

月球自转与其公转同步,方向相同,周期相等——同步自转

2. 月球公转

  • 公转方向:自西向东
  • 公转周期:恒星月 27.322 日

公转速度:近地点快,远地点慢

3. 月球位相

月球视面周期性地盈亏变化形成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球的位相,简称月相。

(1)月相变化的决定因素

  • 太阳照射方向:半个月球表面
  • 地球观测方向

    • 方向相反:新月(日月相合)
    • 方向相同:满月(日月相冲)
    • 方向垂直:上下弦月

月相

(2)月相变化规律

农历日期月相形状见月时间亮面凸向
初一新月(朔)不可见
初三、四峨眉月亮面在东18 点-21 点向西
初七、八上弦月亮面在东上半夜向西
十五、十六满月(望)整夜
廿二、三下弦月亮面在西下半夜向东
廿六、七残月亮面在西3 点-6 点向东

三、太阳系天体的运动及其规律

  1. 行星轨道运动特征

同向性(自西向东)、共面性、近圆性。

  1. 行星轨道的遵距性:提丢斯——波德定则

$$a_{\mathrm{n}}=0.4+0.3 \times 2^{\mathrm{n}}$$

  • n:为行星序号
  • $a_n$:轨道半径(天文单位)
  1. 开普勒三大定律
  • 第一定律(轨道定律):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均为椭圆,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。
  • 第二定律(面积定律):同一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,即行星公转面积速度不变。
    意义:行星近日时角、线速度大;行星远日时角、线速度小。
  • 第三定律(周期定律):任何 2 个行星绕日公转的周期平方比等于它们与太阳距离的立方比。
    $$\frac{T^{2}}{a^{3}}=k$$
    开普勒第三定律